稽古启新理蕴真钥
第七期“好学青年”主题活动
2025年11月4日(周二)上午9:30,“稽古启新,理蕴真钥”好学青年活动江西师范大学13栋一站式学生社区红色讲堂圆满举行。本次活动以挖掘传统民俗中的科学智慧为核心,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的对话桥梁,助力青年学子在文化寻根中坚定科学信仰,于守正创新中点燃学术热忱。文学院党委书记徐强、校团委负责人严文波,有关学院团委负责人莅临现场指导,40余名研究生代表参与活动。

本草蕴灵:端午药香里的生命密码
生命科学学院的分享人唐静怡同学以端午佩艾蒲、制香囊的传统习俗为切入点,层层拆解艾草、菖蒲的腺毛与油囊结构,揭秘其挥发性成分驱虫抗菌的科学原理,进而延伸至丁香、藿香等香草的次生代谢产物功能。原来古人代代相传的民俗习惯,早已暗藏着对植物化学防御机制的精妙运用。

在“巧手制香”互动环节,现场提供多种香草材料与校庆专属香囊袋,师生亲手调配香气、封装福袋,在指尖操作中直观感受植物生物学与传统智慧的现代融合,将安康祝福与科学认知一同收入囊中。
烟火成诗:节日烟火中的化学玄机
“爆竹声中一岁除”的传统场景,藏着怎样的化学奥秘?化学与材料学院的分享人郑可同学从民俗传说与科技史双重视角,解读“爆竹驱年”背后的环境干预智慧,系统阐释黑火药燃烧反应的化学机制,以及金属盐焰色反应的电子跃迁原理。

“烟花设计师”创意互动与“三色焰光混合实验”让现场气氛升温,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古典烟火的科技-文化体系,更清晰看到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转化路径,感受化学作为跨界桥梁的独特魅力。
婺源玄秘:古村落里的地理智慧
地理与环境学院的分享人贾宝凯同学以江西婺源古村落为样本,解锁古人的“生存智慧密码”:“背山面水”的选址格局暗藏地理科学逻辑,网状水圳系统实现自流供水与天然净水,层层梯田更是兼顾生产与水土保持的生态工程。

“水土保持小实验”环节中,坡地与梯田对照模型模拟降雨冲刷的场景直观呈现,让同学们清晰看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保持效果,深刻体会古人因地制宜的生态智慧与地理认知。
讲话环节

徐强老师高度评价本次活动,认为这是对“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号召的生动实践。他希望同学们积极践行“科研四个面向”,聚焦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紧跟教育改革步伐,以创新思维开启学术新篇章。一是在“学”中持续积淀、沉潜经典,汲取先贤智慧;二是在“思”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审视传统思想的当代价值;三是在“践”中勇于运用、敢于突破,争做传统智慧的现代解码者与创新实践的先锋力量。要自觉将个人学术追求与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实际行动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为教育强国与民族复兴伟业注入蓬勃的青春能量。

这场跨越古今的智慧对话虽已落幕,但文化传承与科学创新的征程永不止步,愿更多青年学子在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汲取成长力量,让千年民俗焕发时代光彩,让科学家精神深深扎根文化土壤!(编辑/校团委新媒体运营中心 张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