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革命老区井冈山市拿山小学,开展“青春支教行,课堂润童心”主题支教活动。在活动中,实践队立足专业特色,创新打造“情绪教育+科技应用+红色传承”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为乡村儿童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
7月4日,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革命老区井冈山市拿山小学,开展“青春支教行,课堂润童心”主题支教活动。在活动中,实践队立足专业特色,创新打造“情绪教育+科技应用+红色传承”三位一体教育模式,为乡村儿童提供多元化学习体验。
结合计算机专业优势,实践队开发了“AI语言小助手”互动程序,该程序通过智能语音评测、方言翻译等功能,使普通话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在“绕口令擂台赛”中,孩子们争相挑战“四是四,十是十”等经典绕口令,教室里洋溢着欢声笑语。在手语课堂上,队员们将日常用语转化为手语歌。孩子们跟随节奏舞动双手,通过律动体会手语这门无声语言的魅力。
依托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实践队创新开展“红色密码”主题教育活动。队员们通过VR技术重现革命场景,组织“红色标语拼图”比赛,引导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在“我给英雄写封信”环节中,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像红军叔叔一样勇敢坚强,好好学习,将来建设家乡。
“这次支教活动不仅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更在我们心中播下了服务基层的种子。”实践队队长孙浩乐表示。学院已与拿山小学建立长期帮扶机制,未来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持续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实践队伍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搭建城乡教育桥梁,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编辑/校团委新媒体运营中心 张依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