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成为开讲的主角

发布时间:2016-04-11

如今,要问学校最火的学生活动是什么?或许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有所不同,但是,你一定会从大多数人的口中听到这样一个响亮的回答:“《青春开讲啦》!”

缘起:做一档依靠正能量吸引学生的活动

《青春开讲啦》的创办,源于一个感悟和一个契机。

作为在师大已经混迹了足足七年的学叔级人物,《青春开讲啦》总负责人刘一南对平时校园里让人昏昏欲睡,提不起半点兴致的各类活动早已经司空见惯。作为原本学院里的执行主席,他对安排同学参加各类活动的“内幕”也已经是心知肚明。

“现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真的是太少了!”刘一南感叹道。“少部分在各大学生组织的‘积极分子’参加了绝大多数的活动。参加活动的都是一些熟面孔。”

学校也注意到当前学生活动中的“二八现象”,相应采取了措施想要改变当前团学活动的现状。今年3月份初,校团委书记管志明找到刘一南,希望他能够带领学生团工委的学生干部打造一个真正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节目。刘一南在例会上把这事和团工委的小伙伴一说,立即引发了七嘴八舌的讨论。小伙伴们热情很高,有说要把活动做成师大首个现场学生脱口秀的,有立志要把活动做成《鲁豫有约》一样的师大人物访谈的,还有人说想利用活动打造出江西师大自己的明星。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刘一南反复强调,这次的活动务必秉着求真务实的态度,每一种想法必须要充分论证可行性,绝对不能有拍拍脑袋张口就来的行为。

“主要是这个活动与以往的任务都不同,它给我们预留了非常大的空间,让我们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自由发挥各自的专长,我担心他们一跑起来就像脱缰的野马。”刘一南笑着说。

最终,通过大家的“头脑风暴”,仿照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的形式,“通过邀请青年榜样给青年学子带来青春正能量”的想法产生了,而这,就是《青春开讲啦》理念的雏形。

创办:一切从零开始

有了想法,需要的是从头脑中,从白纸上,把想法变为现实。在这个过程中,创作团队可谓是历经艰辛,不仅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障碍,还把在创办活动时冒出的一个又一个新想法付诸实践。

最先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难题,就是嘉宾问题。嘉宾请谁?嘉宾的知名度低了,同学可能不愿意来;嘉宾太有名气,邀请难度就比较大。如何邀请嘉宾?创作团队完全没有任何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本校李梁老师,到蔡茂兴等四位“最美青春”人物及提名奖获得者,再到童哲、大冰,乃至学校的五位团学工作中的典型人物,《青春开讲啦》的每一期嘉宾,都经过创作团队的精心挑选,本着对每一期观众负责的原则,力求每一位观众都能对嘉宾的开讲有所感悟。

在活动过程中,团队还发现亟需解决的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调动观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团队成员每个人都建言献策:在开场音乐的选择上,力求青春活泼,用“动感十足”的节奏带动观众high起来。在活动过程中,不时插几个精心设计的风趣又不低俗的幽默小段子,引得观众呵呵一笑,减缓他们的疲劳感;不仅如此,都会有同学现场拿起话筒与嘉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共同感受思想的碰撞。这些都使得观众感受到《青春开讲啦》与传统的主题团日活动的不同。

总之,《青春开讲啦》的创办,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而使这张白纸从一片空白到色彩缤纷的过程,依靠的是创办团队的奇思妙想,以及为实现这些想法所付诸的不懈努力。

正轨:“即使是麻雀,也要五脏俱全。”

审视整个活动,尽管是只是一个校级活动,但是,创作团队绝对不把它当作一个简单的任务来对待。“我们的想法很明确,即便是麻雀,也要五脏俱全。”创作团队的成员刘涵宇这么说道。

创作团队特意为《青春开讲啦》专门拍摄了宣传片。宣传片特意采用了富有江西师范大学特色的场景,如小杏岭、桃李鼎、静湖,配以短小而隽永、彰显青春活力的语言。不仅如此,《青春开讲啦》还得到了我校田延光书记与梅国平校长的大力支持,两位校领导在宣传片中的出镜更为《青春开讲啦》增添了不少色彩。

《青春开讲啦》特别重视新媒体宣传。新媒体作为目前吸引团员青年的最佳手段,如何运用好新媒体做好宣传是每期《青春开讲啦》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青春开讲啦》在微博,微信这惯用的“两微平台”的基础上,开通了手机APP宣传渠道,定期更新《青春开讲啦》的讯息以及一些优秀的文章、图片,进一步扩大了宣传的广度及力度。

《青春开讲啦》采取了现场拍摄,录制视频的记录方式。为了更好地推广并扩大其影响力,创作团队特别与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教育电视台合作,每场活动由大学生教育电视台负责通过三台机位全程拍摄记录,并制作成视频上传至视频网站,以便达到让更多的同学们通过网络这种现代的接受知识的手段,了解《青春开讲啦》,融入《青春开讲啦》,爱上《青春开讲啦》。将《青春开讲啦》的覆盖面扩大。

《青春开讲啦》特意设计了嘉宾签名纪念簿。为了更好的建立《青春开讲啦》的长效机制,创作团队特意制作了嘉宾签名册,邀请每期嘉宾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印记。同时,节目组还邀请我校田延光书记与梅国平校长在签名册上分别写下 “展示青春激情,放飞人生梦想”和“聆听思想的声音,感受青春的绽放”的寄语。

为了弥补和保留同学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青春开讲啦》还设置了青年最强音环节。通过前期的调研与实践,开讲嘉宾邀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士得到了大家的共识,但是创作团队还是想留有一个空间给同学们尽情的发挥,于是便有了青年最强音环节,在这个平台上,同学们可以演唱他喜爱的歌曲,可以进行犀利的演讲,可以作为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来招募队员,只要同学想在这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就给他这样一个舞台,展示自己,锻炼自己。例如,在第二期《青春开讲啦》中,曾获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的项目“管中窥梦”的负责人吴松磊就向观众推广了他们的公益理念。

此外,青年提问代表招募也是《青春开讲啦》不能不提的亮点。为了增加《青春开讲啦》的互动性,项目组特别招募了一批青年提问代表,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他们有着不同的省份,有的是军乐团、国旗班的同学,有的是校辩论团的同学,有的是金牌讲解班的同学……项目组希望打造一支优秀的提问团队,他们有思想,有内涵,敢于表达自己,甚至可能有些“愤青”,《青春开讲啦》就是这样一个供青年学生思想交锋的平台。

《青春开讲啦》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目的去的,这其中既有学校的大力支持,也有项目组的默默付出,这一切,是每一次活动现场都座无虚席的原因,最终赢得了校园内老师和同学的一致好评。如今,校内几乎没有谁不知道《青春开讲啦》,也没谁有提起《青春开讲啦》时不竖起大拇指的。

殊荣:田延光书记茬临《青春开讲啦》五四特别期

得知田延光老师要成为《青春开讲啦》的观众,项目组的成员心里都很忐忑。一是项目组的同学们都知道田延光书记平常很忙,难得有机会参加学生活动,田书记将这一殊荣给了《青春开讲啦》,同学们都感觉很荣幸;二是担心在活动中出差错,包括在节目的策划方案、形式编排、宣传渠道等方面如何做到匠心独具,展现出节目的真正风采,使得田延光书记满意。这所有的一切,既是项目组的压力,也成为了动力。虽然五四青年节前是五一的三天假期,但是项目组的同学都坚持没有离校。在这三天里,他们策划了整个活动的流程,找好了嘉宾和代表,布置了现场场地,演练了青年最强音……大到整个活动的方向,小到每一个细节,项目组的小伙伴精益求精,力求最好。

5月4日,《青春开讲啦》在图文信息中心一楼圆厅举行,现场座无虚席,校党委书记田延光、校党委副书记何小平、副校长赵明、校长助理熊永华出席主题团日活动,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各学院团委负责人以及学生代表300余人参加。观众的“重量级”可以说是史无前例。

活动开始,由 “青蓝之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的学员表演的音诗画《青春的使命》,发出了“青年最强音”,让现场的观众激情澎湃,斗志昂扬;随后,主持人讲述了三个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在师大奋斗青春的典型故事,道出了同学们“身边的感动”,触动了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把创业当职业的芒果青年”姚智德、“马达加斯加女孩在师大”胡拉仙、“才情并茂的双重学霸”凌娜、“用心灵播撒希望的小老师”林祖盟、“青年学生逐梦的良师益友”应露晨老师,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们在创业、求学、求知、志愿服务及学生工作中的真切感悟。四位嘉宾共同组成了“嘉宾开讲”环节。最后,四位青年代表向思维嘉宾提问。他们之中,有刚刚萌发创业想法的大学生,有与外国女孩同专业的同学,有马上要赴支教的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有应露晨老师亲自教导的学生……每位青年代表与开讲嘉宾的交流与探讨,让观众不仅对嘉宾开讲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获得了更多的心灵启迪和感悟。活动期间,不时发生一些看似偶然实则精心设计过的小插曲,老师与同学都发出阵阵笑声,现场充斥着活跃的气氛。

节目的最后,田延光书记在代表学校向青年学生致以节日祝贺的同时,充分肯定了《青春开讲啦》活动的形式与意义。田延光书记所强调的“青年学生要牢记使命,珍惜宝贵时间,莫负青春年少,随时准备着担当更大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何尝又不是专项组同学们节假期间坚持奋斗在节目第一线的真实写照呢?

当主持人宣布“本期《青春开讲啦》就到这里”的时候,所有工作人员都松了一口气,望着彼此额头上的汗水,微微一笑,心里满是辛苦付出过后得到回报的满足与幸福。

展望:做全国高校同类活动的第一

“我们已经是江西省高校的第一了。据我们了解,江西其他高校还没有像我们《青春开讲啦》一样的专门针对青年邀请榜样的主题团日活动。”项目组的组员唐亚南对此相当自豪。

刘一南则向我们介绍了《青春开讲啦》今后的三个主要发展方向:

一是成为一档具有知名度的电视节目。“相对于以往的传统校园活动,《青春来讲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不仅让现场的观众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要让让全校甚至校外的同学通过网络在线观看《青春开讲啦》,从而得到心灵的滋养。我们与大学生教育电视台的合作,也正是这个方向的初步努力。”

二是成为校园文化品牌活动的一张名片。“我们希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让校内学生养成在固定时间前往固定地点参与《青春开讲啦》的习惯,将同学们的建议融入到《青春开讲啦》的发展之中,力图让大多数同学接受这样一种新颖的主题团日模式,形成学校一道全新的校园文化风景线。”

三是成为学校青春正能量的传播阵地。“每期《青春开讲啦》将紧跟时代步伐,仔细考量嘉宾的选取,将最需要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思想通过《青春开讲啦》这样一种青年喜爱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并在青年群体中形成大讨论。于此同时,青年最强音环节将成为普通同学公众演讲的一个平台,在广大同学中建立良好的影响力。”

“虽然最早的《青春开讲啦》借鉴了央视《开讲啦》和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名人讲座的一些模式。但是,经过我们的不断试错与创新,我们已经形成了具备自己特色的‘青春开讲’模式。我们不仅要是全省第一,我们还要做全国同类活动的第一。此外,我们还希望把《青春开讲啦》中具备可推广性的部分凝练出来,让其他的活动能对同学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刘一南对《青春开讲啦》的明天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