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第二次模拟答辩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15-11-04

11月3日下午3点,我校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第二次模拟答辩会在图文信息中心6202举行。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的梁洪生教授、音乐学院的吴艳教授和化学化工学院的宋永海教授担任本次答辩会评委。各团队经过校赛、省赛以及全国复赛的选拔,共有5支队伍进入全国终审决赛的选拔,与会的还有各学院师生。
   答辩会分为选手陈述、评委提问与评委点评三个环节。在自主陈述环节,选手们结合PPT向观众生动细致地展示了他们的紧密计划。第一组选手向我们展示的作品是《中国橙乡的忧与思——赣南脐橙不合理种植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团队作品主讲人从六个方面详细解说,引用了苏东坡的“幽人自种千树橘,远客来寻百结花”体现九百年前的柑橘种植盛况,最后结合现状,借党十八大报告和习总书记“想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一点睛之笔突出强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赢来阵阵掌声。第三组选手对作品《江西微农——关于微信的一体化直通式为农服务平台》展开了清晰地讲述,用三个怎么办“农民想及时上传灾情农情该怎么办,农机人员想快速科普农科知识怎么办,融资企业想要自己的产品又该怎么办”为微农服务平台做铺垫,引发听众兴趣,后续陈述一环扣一环,吴艳教授盛赞其“整体状态好,表达清晰,讲速节奏适中,清晰度高,画面有深度,讲述技巧好,用眼神抓住人,用语言吸引人”。第二、四、五个作品分别是《农村留守妇女自治与村发展——江西省万载县白水妇女互助组织调查》、《新型印染技术废水净化材料——强阳离子型高效聚季铵盐絮凝剂》、《梯上氧化铕在光电化学分解水中的应用》,各组选手力求突出作品的学科性、先进性、创新性和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
    评委点评可谓是整场答辩会对选手最具意义的一个环节,评委不仅一语中的地点出了选手们在筹备过程中尚未想到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还从团队合作、现场陈述、仪容仪表等方面给出了专业的建议。让选手了解到要在答辩会面面俱到,需要调整好状态、提高重视程度、注意细节、重点突出、重视听众、表达清晰、强调调整PPT与讲述内容的关系等。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也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我校对“挑战杯”也是高度重视,本次模拟答辩会中,多位校领导老师出席并进行现场指导,鞭策鼓励参赛选手,更是体现了我校对本次“挑战杯”参赛队伍寄予深深的厚望。(文/校青信 罗霖 吴琪谦 刘江芊梓 图/校青信 张新贻 编辑/校青信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