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江西南昌青山湖畔,有一份爱,整装待发。2015年8月,天马山上四季如茵,王母河水终年奔腾,依旧有一份爱在延续,播撒在望谟的满山遍野。今年是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开展支教服务的第十四个年头,没有勾指的约定,只有延续的默契。幽幽赣黔行,一生支教情!九张青春的面孔,怀揣着一颗颗梦想的热心,组成一个团结友爱的团队,不顾艰难险阻,跋山涉水,齐头奋进。绿色望谟,圣境布依,我们来了!我们怀揣着我们的梦想和热情与你一同成长!
江西师范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将继续倾心教学,恪尽职守,积极作为,做传道授业的师者;丰富课余,关注心灵,精益求精,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服务者;重视扶志,拓宽渠道,整合资源,做爱心传递的公益者;校地合作,情深厚谊,互利共赢,做赣黔友谊的传承者;为爱“黔”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做志愿精神的践行者。我们将“薪火相传,爱心接力”,延续赣黔情,继续赣黔行,共同为建设望谟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转眼间,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已走过十四个春夏秋冬,江西师大先后向望谟县派出十四届104名大学生志愿者从事志愿支教工作,并荣获“全国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工作优秀组织奖”,“贵州省优秀支援服务组织”,贵州团省委“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和望谟县委县政府“志愿者杰出贡献奖”称号等。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的感人事迹已组成一首青春大合唱,在望谟奏响;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望谟历经的4000多个日日夜夜,已汇成一股爱的力量,在望谟释放。我们正在继续为爱奉献,为爱“黔”行!
马 琳 2015年7月31日 星期五 晴
江西师范大学赴黔研究生支教团于2015年7月27日从南昌出发,当日傍晚抵达贵州省贵阳市。经过两天的培训,2015年7月30日出发前往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到达县城的时候已是天黑,看不清任何风景,只是在车上轻轻的感受了一下县城最繁华的地段,所以我把今天当成来到望谟的第一天。
第一天,江西师大赴黔研究生支教团随江西师大学实践队一同来到望谟民族中学,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望谟民中。大概是因为我的服务地基本上确定是在这里,所以我把这里看得更仔细,我对这里的孩子多一份自家人的喜爱。“铃铃铃......”,下课铃响了,高三的学生穿着整齐的黄色校服从教学楼跑出来,按照高矮顺序排好队伍,站在操场上,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不高的个子和偏黑的皮肤。等到老师讲完话,同学们开始跑操。每个班都有一位同学举着本班的班牌,一个班接着一个班。我们不禁地感叹:“他们跑得好整齐啊!”每一排都非常整齐,就连步伐都是一致的,而且响亮的喊着本班的口号,你会觉得这是一个经过训练后,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一个队伍,加上烈日当头,朝气、理想和希望立马就从他们的身上散发出来,这是最真实的正能量。刚开始看到他们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他们需要的是关爱,看到这一幕,你会发现他们更渴望的是知识!我感觉我来对地方了,作为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名成员,我的任务就是传授知识,我希望可以把我所知道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
我想象着站在三尺讲台上给同学们授课,想象着课间与同学们谈心,在未来的一年里,我希望可以当一名同学们口中的好老师,在未来更多的日子里,我希望可以他们的好朋友,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承担痛苦!
汪丽君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晴
从未离家过月的我背着背包带着行囊跟着队伍踏上了远赴贵州的列车,那时的我对贵州的了解仿佛只有书本中的“云贵高原”“黄果树瀑布”等等,而“望谟”两个字是如此的陌生。到达贵阳参加完支教团培训后,我们便马不停蹄的踏上了贵阳驶往望谟的客车,在路途上我望着窗外一座接着一座的山充满了新奇感,虽说江西的山也多也美,但这里的山和江西的很不一样,车辆行驶在道路上感觉自己与山同高和山的距离是那么的近,无需攀登却已经“一览众山小”,那一刻我被贵州的美景征服了。
经过六个多小时颠簸的路途,我到达了期待已久熟悉而又陌生的小城望谟。我欣喜的发现虽说这里是贫困县,可这里的城区街道宽敞,街边的房屋整齐,街头随处可见背着竹背篓,绑着布依族头巾,穿着布依族传统服饰的人们,他们都热情好客,淳朴友善,望谟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我们很难听懂,但从他们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都能感受到他们对我们的欢迎。在这里的短短时间,我便喜欢上这个小城里不加修饰的一砖一瓦,这里美好的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赋予和淳朴的人民有意无意的雕琢而成。见惯了城市的高楼大厦,这里看到的一切感觉都是微型的。但也正是这种特别呈现出里一种精致的美,每一条小路,每一个岔口都有别样的风光。因为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我很快的融入了这里,因为对这座小城的热爱我想为这里创造更多,即将踏上三尺讲台,想到这座小城的未来或许要靠讲台下这群孩子们创造,自己身上的使命感仿佛更重了。教育知识之余我更想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学到更多,了解更多,待到自己有能力时回到这座小城创造更加美好的家乡。如今“望谟”两个字对我来说意义重大,这将是我生活一年奋斗一年的另一个“家乡”,我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尽自己力所能及的力为这片土地的明天奋斗。
链接:http://xibu.youth.cn/right/szgc/201509/t20150915_71186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