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决赛模拟答辩会

发布时间:2013-05-30

529晚,我校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决赛模拟答辩会在音乐广场举行。此次模拟答辩会邀请到副校长赵明、校办主任丁晖、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李伟、教务处处长张朝光、学生处处长李建亮、科技处处长王涛、社科处处长董圣鸿、人事处处长邱乐升、校团委副书记管志明等到场观看。我校特聘教授李建德、文旅学院教授梁洪生、文学院教授吴艳、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周荣飞担任评委。

答辩开始前,副校长赵明发表了讲话。他提到,此次模拟答辩的作品比上一届有很大的提高,体现了选手们高水平和认真的态度。同时,他预祝模拟答辩圆满成功并表示希望选手们在省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此次答辩会分选手陈述、评委提问和评委点评三个环节,共有四个团队参加。首先是选手陈述环节,各团队结合多媒体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作品,让评委和观众充分了解其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及实际运用价值,每一组的作品都不乏独特的视角和见解,充分体现了师大学子的学术研究水平。其中第四组作品《修复母亲湖的“疤痕”——鄱阳湖区沙化土地治理中农户行为调查研究》以其独特的着入点和见解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他们提到,以农户的角度去研究沙化治理,是因为多年来国家和政府忽略了农户的关键作用,导致沙化治理都没有得到明显的效果,问题总是接踵而至,得不到根本解决。因此他们认为只有采取有偿植树、发展沙地产业等切合农户利益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治沙。评委对此观点表示了赞成。

评委提问环节中,评委们专业的提问直逼各作品的核心,引导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自己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各小组均绞尽脑汁认真回答评委问题,同时也表示,对于自己未曾想到而评委们却问到的问题他们很是感谢,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会认真完善自我。在最后的评委点评环节中,评委们做出了专业的综合性点评。四位评委都着重强调了仪表、多媒体讲解、对提问环节的准备等方面,告诫选手们在台上要体现出青年人的精神风貌,讲解要声情并茂,问答环节要提前分配好等。针对选手中广泛出现的啰嗦现象,梁洪生老师说,选手们应该讲“人话”别说“书呆子”的话,不要把阐述变成背诵。老师们一个个都妙语连珠,幽默风趣又不失专业性。教礼仪的吴艳老师更是对选手们的仪表提出了详细意见,她说:”这几天选手们要加强外在形象的训练,做到‘仪和、仪静、仪庄’,上台时要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要展现出师大学子的精神风貌”。说到激动之处,她还亲自上台调整选手们的站姿和手势。评委们严谨的态度、风趣的点评和亲和的表现引来台下阵阵掌声。选手们也表示,通过模拟答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将虚心接受评委老师的建议,本着科学研究的精神,继续创新。

据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等共同主办,国内著名大学、新闻媒体联合发起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也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领域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综合性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本届挑战杯竞赛校内选拔赛自去年6月份启动以来,学校挑战杯竞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通力配合、科学谋划,各学院、各部门以及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比赛共收到17个学院申报作品110件,其中自然科技类学术论文31件,科技发明制作类28件,哲学社科类学术论文及调研报告51件。历经3次前期立项、8轮校内评审选拔、6次省内外专家会诊、1次封闭改稿等多个环节,最终选拔19件作品代表学校参加省赛。(文/校青信 张奕璐 杨里 图/苗晟铭 编辑/何慧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