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答辩会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13-04-12

412日下午,我校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终审答辩会在图文信息中心6201室举行。《江西社会科学》社长兼主编高平、我校特聘教授李建德等人任此次比赛评委,我校副校长赵明出席了本次比赛,来自各学院的12支参赛团队带着他们的调查报告参加了答辩会。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引导广大高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踊跃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部门组织联合举办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至今,“挑战杯”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我校自1991年全国第二届“挑战杯”竞赛开始就一直组队参赛,曾作为江西省唯一一家发起单位首次参赛,连续获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高校组织奖”,学校还曾是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组委会成员单位。本届“挑战杯”竞赛,我校学生积极性并不比往年弱。

42日,我校已开展“挑战杯”初级选拔赛,12支队伍获得资格进入本次终审答辩会。答辩会由限时阐述和团队答辩两个环节组成,选手们针对当今社会“大学生村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沙化土地治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各参赛队分别从选题意义、研究方法、实践及应用价值以及取得成果等不同角度为评委们介绍了自己调查的成果与亮点,凭着踏实的态度、精湛的讲演、精美的PPT作品,赢得了场下的阵阵掌声。专家组对各参赛选手们的作品从可行性、准确性、研究深度以及学术规范等不同角度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并针对各个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来自传播学院的戴静怡等同学针对当今社会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所带来的空巢老人问题进行了“农村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与基本需求研究的调查。评委老师们在对其选题表示肯定后,也对他们调查报告中的一些细节提出了一些建议。”我是做杂志工作的,所以对文字排版比较敏感,我发现你们的书面报告中,还是存在一些字号、标点的小纰漏。”李小玉老师细心地做出提醒。传播学院团队成员也表示,老师们很认真,要求很严格,得到他们的满意和肯定并非易事。答辩会期间,“南昌市‘失独’家庭生活现状个案研究小组队员的阐述深情饱满,令人印象深刻,他们的讲演感染了现场包括评委老师在内的许多人。同时,老师们也提醒各参赛队伍,做社会调查要理性全面,调查材料中应注意不要加入过多的个人感情,以防止调查结果不准确不规范。专家组为选手们提出了实用性的建议,为参赛队员参与科研、完善作品提供了有益参考。

“参加答辩会,不只是展现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更是向专家老师们咨询一些问题、寻求一些建议,来让我们的研究更加全面深刻,从而能对社会有点实质作用。”城建学院团队的一名成员如是说,她对“挑战杯”竞赛的意义尤为了解。“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不仅让高校大学生对当今社会问题、生态环境等有了更多地关注,而且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集中体现了高校育人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导向型、示范性和群众性。我们相信,经过踏实认真的研究与多次报告修正,师大学子队伍将在本届“挑战杯”大赛中凯旋而归。(文/校青信 梁晖 图/校青信 周睿 编辑/校青信 辛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