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等共同主办,同济大学承办,备受全国各界瞩目的第八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上海落下帷幕。在决赛中,我校选送的3件作品全部获奖,斩获金奖1项,铜奖2项,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三等奖1项,同时,我校还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获奖等级及数量均创历史之最,不仅创造了我校在此项赛事中的最好成绩,也刷新了江西省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在全国包括北京师大、华东师大在内的只有7所师范大学获得了金奖。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挑战杯"系列竞赛工作,成立了江西师范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陈绵水、校长梅国平分别就我校组织好"挑战杯"竞赛、提高大学生学术创新和创业能力等作了重要指示,并批示同意设立了"挑战杯"竞赛专项工作经费。在全国决赛期间,得知我校2名选手因伤、带病仍坚持参赛,陈绵水书记、梅国平校长专门致电,亲切慰问和勉励参赛队员。副校长赵明多次听取团委"挑战杯"工作专题汇报,多次出席"挑战杯"竞赛校内选拔赛和模拟赛的现场进行指导,鼓励鞭策参赛选手,并亲自带队到井冈山大学参加全省决赛、到同济大学观摩全国总决赛,为我校参赛队员加油鼓劲。在组织竞赛过程中,宣传部、研究生院、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科技处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给予了大力支持。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专家老师的倾力指导,参赛团队成员的团结拼搏,为我校此次顺利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本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吸引了全国千余所高校、数百万大学生积极参与,共有152所高校的263个项目进入全国决赛,650支团队参加全国复赛,1051所学校进行比赛报备,比赛报备项目5万余项。我校选送三个项目代表学校参赛,经过商业计划书书面评审、秘密答辩、公开答辩等竞赛环节的激烈角逐,由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涂艺声等教师指导的、黄印等同学的"丰昇生物科技果苗有限公司"项目荣获金奖,化学化工学院陈祥树等教师指导的、孙青等同学的"江西泽尔莱特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商学院孟鹰等教师指导的、廖玉茹等同学的"滴水净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两个项目荣获铜奖。"丰昇生物科技果苗有限公司"同时荣获网络虚拟运营专项竞赛三等奖。
"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推行素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自1999年举办首届竞赛以来,经过13年的发展,竞赛规模不断扩大,每届参赛高校达到千余所,吸引了数百万的大学生参加;作品类别不断丰富,涵盖了农林、畜牧、食品、生物医药、化工技术、环境科学、电子信息、材料、机械能源、服务咨询等各个领域;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创业计划受到投资方的垂青,进入了实际运行操作阶段,技术、资本与市场的结合向着更深的层次推进。
在本届"挑战杯"备赛过程中,校团委充分吸取了历届参赛经验和教训,组建了一支由李建德、吴艳、徐莉等教授组成的相对固定的校内外专家联合指导团队,采用封闭和开放式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针对创业计划项目的团队管理、技术背景、市场分析、财务管理、文本写作、现场陈述、仪容仪表等方面对参赛团队进行全方位一对一的指导培训。学校先后组织了20余次培训会,开展了5轮创业计划书评选、6场项目问辨会、8场公开答辩会、10场模拟答辩会,多次封闭训练及封闭改稿,做了大量扎实的准备工作。入选全国终审决赛的三个项目,其创业团队均由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分别负责技术、市场、财务等内容,团队结构良好。参加决赛前,各位参赛选手和指导教师夜以继日反复对作品进行修改完善,在创业计划书的书写排版、市场分析、营销手段、外观设计、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及反复的模拟演练,为全国终审决赛集中展示我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奠定了殷实的基础。作为竞赛实施单位,校团委将认真总结在本届赛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奖励先进、树立典型、总结成果、加强交流,进一步在全校学生中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为建设一所地方一流、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作出更大贡献。(文/校团委 图/董江洪 校团委)